With kind permission from Mr Yeung Wai Hong, his forthcoming article in the next issue of Next Magazine is posted below, enjoy:
林行止先生新近的一篇文章令我既驚愕亦失落,相信好些《信報》及林先生的長期 忠實讀者都同樣感到震撼。教我久久不能釋懷的是林先生這句說話:
寫了三十多年政經評論,筆者對過去理直氣壯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頗生悔意,因為 看到了太多不公平手段和欺詐性活動,而一些本以為放諸四海皆准的理論則經不起 現實考驗(比如價高必然使產量增加促致價格回順)……。筆者真的希望中國不要 徹底走資,社會主義的確能夠維繫社會公平,中國若能定出一套「向錢看」與社會 公平間平衡發展的政策,中國的崛起才對提高人類福祉有積極意義!(《信報》二 ○○八年四月廿八日)
體現勇氣的肺腑之言 林先生這肺腑之言令我不期然反思:會否有一天我也有他今天的悔意?果如此,我 又會否像他那樣以社會主義為出路?到了那一天,我又會否有林先生打倒昨日之我 的勇氣?有這個勇氣,又能否像林先生那樣向讀者坦誠交代?
深受困擾,回首思索我是怎麼樣「理直氣壯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」起來的。話說讀 過經濟學的入門課,微觀、宏觀過後,再又硬啃過什麼經濟發展論、公共理財、經 濟思想史,可還是摸不透經濟學到底是什麼的一門學問,更遑論維護資本主義了 (我是「解放」後出生的,礙於基因結構,要理直氣壯地維護共產主義制度亦無從 啊)。
「極端自由市場信徒」有這個流行說法:「一切通常都是由蘭德開始的(It usually begins with Ayn Rand)」。我個人的經驗亦是如此。我有兩個蘭德迷的 同學,茶餘飯後,不管什麼話題,我每一開口便給他們異口同聲、不屑地駁斥: 「蘭德說過了。」
不勝其擾,拿了他們朝夕掛在唇邊的《巨人聳肩》(Atlas Shrugged)來看,一發 不可收拾 —— 我啃掉蘭德所有的小說,對資本主義制度造福人群從此深信不疑 —— 這個信念至今沒有動搖。不過蘭德也只是個開始而已,我要是對市場還是有 點認識的話,那是拜海耶克及張五常之賜。
蘭德的桃花源 早前我在此跟大家交代過了,《巨人聳肩》是個桃花源的故事,說的是一班實業家 、銀行家、經濟學家、作曲家、哲學家……不堪官僚的干預壓迫,拒絕讓偽善的官 僚寄生蟲吸血,齊齊「罷工」,終致令整個社會停頓下來。
這些為世界創造財富、藝術、理念的巨人建起了一個沒有官僚、沒有政府、沒有不 勞而獲、沒有抽稅均分財富的世外桃源。這個桃源裡是個赤裸裸資本主義社會的縮 影,一切活動都是你情我願的交易,所有行為皆以個人利益為本位;自私非但絕不 醜惡,反而是最崇高的情操(蘭德的一本文集以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為 名)。
蘭德狠批官僚假公平之名干預、吸血自肥,讓我�饇g了好一陣子。及後讀了海耶克 的《自由的憲章》才恍然大悟,蘭德的桃花源跟馬克思「各盡其能、各取所需」的 地上天堂一丘之貉而已;兩者的終極目標雖則南轅北轍 —— 在蘭德的理想國裡人 人自私自利而社會和諧富足,在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則人人無私奉獻而一切天天向上 —— 可是其出發點則如一,那就是嚴復說的「強物情,就己意」;無論是蘭德或 馬克思都蔑視生活現實,追求他們的理想則必然不擇手段,踐踏扭曲人性,竊瀆人 的尊嚴。
科學實證不是喊口號 當我猶為蘭德迷倒之際,張五常給我當頭棒喝:「你口中的政府萬惡不赦,為什麼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普天之下便有政府的存在?」這個問題醍壺灌頂,令我體認到要 了解現象、加以解釋才是提升認知的科學方法;否則喊喊口號,又豈有助於解決問 題?到頭來要改善眼前境況,人類便得要解決不斷湧現的問題,是不是?
從解釋現象入手,則更加鞏固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擁護。香港了無天然資源,大家 都是中國人,香港人的物質條件勝過大陸多矣 —— 而又活得更有尊嚴 —— 那當 然是得體制之利了。同樣,歐美的生活條件亦顯非一切要排隊配給的東歐計劃經濟 所能望其項背。在這些鐵一般的事實面前,毋須多費唇舌,拿出平常心來,便不難 認定只有市場才能真正造福人群。然而市場到底又是什麼?為什麼科學地調撥資源 、計劃經濟,其效果竟又及不上看似完全無人駕駛的市場?
市場是個發現探索的過程 海耶克給市場冠以不少稱號,超級電腦一也;發現、探索的過程二也。總的說來, 他告訴我市場不是像書本上說的,是個按邊際功能支配資源的過程。在他來說,以 市場運作為計數是既矮化亦醜化了市場 —— 若然可以這樣機械化地支配資源,任 何懂得計數的工程師都可以把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,讓所有國家都安樂富足,那又 豈還有貧富懸殊的問題?事實上當蘇聯和中國還站在市場經濟的對立面時,也都是 由工程師治國的。不幸「理性」的計劃經濟非但沒有為人民謀幸福,反而導致飢孚 遍野、生靈塗炭。
若然不是個理性、機械地支配資源的過程,那麼市場又是什麼?在海耶克來說,市 場不是個地方,亦不是個會社組織,而是個讓人們交換資訊的過程。這跟生產、消 費等民生經濟活動有何相干?海耶克言人所未言之處,是指出一切經濟活動都是以 資訊為基礎的:每個人對自身處境的掌握都至為獨特,沒有兩個人知道的東西是完 全一樣的;而一旦境況起了變化,每個人的反應亦往往有別於人;而市場也者,便 是個交換獨特資訊的過程。
資訊的鴻溝 海耶克這個資訊論看似平平無奇,然而用心善良、救世為懷的人則又往往體味不透 箇中真諦,而要政府干預這、干預那以致引發這種、那種「非原先設想的後果」 (unintended consequences)—— 設立最低工資對付貧富懸殊,導致失業漲升, 衍生福利開支、形成依賴福利過日的沉淪一族;給印尼海嘯災民提供先進漁船,捕 獵過度,以致魚穫下跌。好心做壞事,因為主觀意願跟具體事實之間,有一道干預 主義者跨越不來的資訊鴻溝,內裡暗藏無窮無盡單憑個別人的識見設想不來的「意 外」—— 每個人掌握獨特的資訊,這些資訊不為人知,當然是在為政者的設想之 外了。
海耶克從這個資訊鴻溝再作引伸 —— 所有「強物情、就己意」的干預,都必然引 發出其不意、「非原先設想的後果」,故此執權者也就有必要力求克制不作干預 —— 這又不止於利來利往的買賣活動而已。 海耶克認為社會體制、倫理關係是長期演變的結果,都累積了前人無窮的智慧。要 是對眼底看似不公平、不合理的現象沒有個透徹的認識便妄作干預,其後果往往不 堪想像 —— 美國給未婚媽媽提供救援,用心是保護小孩子,結果則導致離婚率激 增、破碎家庭的子女欠缺母愛,濫藥嚴重、教育水平下降。若然如此,任何干預固 然要慎始,不可輕舉莽動;更萬萬不可輕言革命:當下雖有盛世中華之稱,共產革 命毀滅說不出的累積智慧;這般浩劫又豈是三十年開放改革便平反得過來的?
捨市場經濟別無選擇
故此,我無藥可救地擁護資本主義體制,並不單純是因為市場經濟打造了有目共睹 的物質繁榮。海耶克說過了,市場經濟必定要以個人(而不是社會、國家)為本, 唯其如此,資源效益才能全面發揮和提升。政府一旦插手干預市場,首當其衝的, 必定是以個人為本的價值觀,故此也就必然打擊人權、自由。沒有以武力為後盾的 稅吏,便不可能以累進稅制、均分財富。稅吏、官僚手握大權,濫權腐敗的日子又 還會遠嗎?故此不管用心如何良善,一切干預都勢必威脅人權自由,都必定侵犯人 的尊嚴。
我不以為建基於私有產權、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是個至善至美的體制。我們生活在 現實世界,而不是在桃花源裡,恐怕是沒有個令人類認同的完美的制度的了。到了 我這把年紀,我認同的是戴卓爾夫人說的TINA:捨市場經濟之外,別無選擇 —— There is no alternative。這不是喊口號,而是張五常的科學實證得出的結 果。
圖字:回首前程,我「理直氣壯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」,是拜蘭德、海耶克及張五 常這三張皇牌之賜。
2 comments:
Gary, 楊先生解釋安蘭德和海耶克很清楚了,請問文中提及的「張五常的實證」是甚麼?
愚見認為,張五常教授提出過的佃農理論、戲院票價安排、千里養魚例子等等,在在反映市場安排是何等複雜,很難想像計劃經濟下的專家和官員能有如此動機、能力處理。
Post a Comment